
晨耀谈传统“风水术”
“风水术”在易学领域属于大宗法门,博大精深并且深入人心,万事万物兴衰沉浮、吉凶成败冥冥之中无不受到“风水”的影响和制约,封建社会历代君王对“风水”尤为重视,古人对风水的讲究,此点从已发现的帝王陵墓及故宫建筑即可窥见一斑。
“风水”是什么?单从词意字面上讲,我想没有多少人能讲的很明白,多数朋友肯定会说“风水”的意思就是“遇风则散,界水则止”。实际不然,晨耀认为,“风”是无形的物质,看不到摸不着的。“水”是有形的物质,看得到的内容。无形则代表时空因素,有形的物质则指山川河流,有形与无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空间。传统风水体系经过历代易学家的填充,现如今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风水体系,风水理论也是层出不穷,门派林立,皆谓自己是“正宗”。我们先暂且不论哪家风水理论好坏,繁杂庞大的风水理论体系的实用及准确度如何呢?有自认为水平高的朋友肯定会反驳,但晨耀喜欢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传统风水理论如《葬经》《青囊经》《青囊奥语》《天玉经》...各种经文理论词句不但苦涩难懂,还暗藏玄机隐语让后学者望而却步。具体操作也是极其复杂,例如传统风水理论中用正五行收山纳水,“正五行”不能用收不到理想中的山水时则就用“替卦”收山纳水,衰运之星为凶则“七星打劫”,打通三元之气则需“父母三般卦”.....
说实话,不要说初学者,就是多年老风水师也不一定就完全理解古人在说什么?以上种种在各风水门派做法理论也不一样,甚至差异会很大,比如替卦就有很多种做法。有的风水师们在实际风水案例中牵强附会的套用理论,套上则喜,套不上则却不知为何。现实中“风水大师”们自认为水平高超也不管是否正确只管按自己的理论操作,阳宅好坏可以看到应验结果,但阴宅葬地好坏就无从验知了,因阴宅理论普遍流传着隔代作用的说法,即葬入后的第三代才开始起作用,如果隔代应验不是风水师说的那样结果,因间隔数十年或百年,风水师恐怕也早已不知去向或不在人世了,后人找谁说理去?
晨耀认为传统风水术流传到现在,肯定会存在大量庸师诒害后学以讹传讹之说,并且很多理论严重偏离了阴阳学说的本质。风水经过历代所谓的“发展”“完善”,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架构,极其复杂玄秘,晨耀认为任何学术理论的健康发展都应该是由繁至简,这才是大道真理。风水术绝对不是以复杂玄秘来衡量是否科学的,而是以反复实践来确定真伪,更不是研习风水数十载,遇到问题找不到原因时就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少福之人无缘宝地”之类不知羞耻的话原谅自己。这是值得我们警醒与深思的。
晨耀要说的是真理“大道至简”,风水术绝非那么复杂,只要抓住阴阳本质及其实际运行的规律进行风水布局立宅、葬坟足矣!晨耀在为人看阴宅时,常常是用罗盘测量完坟地后直接判断各门人丁后代的吉凶状态,包括已出嫁女孩的运势情况,并且断到年月上。晨耀风水术源于阴阳之根本,同时也为没有跳进繁杂庞大的传统风水“迷魂阵”中而感欣慰。只有经得起反复检验的才叫科学,才能成为完整的风水体系。在完善与实践风水理论过程中,晨耀发现阴宅并不是学术界流传隔代作用的说法原则,而是立葬后即刻开始起作用,此时要看在葬地布局时利弊、吉凶所对准的是“某代”、“某人”。因为坟地下葬后,家族所有成员在风水局里均有自己的“对应点”,也就是说如果要求当代人好,在布局选向时就要察看当代某人所对应于风水环境吉凶状态进行操作。如果想求能出有所作为的后代,那么造葬时就要考虑第几门、第几代所对应的风水环境吉凶状态进行选地布局,从而做到精准判断和选择,此点是传统风水不可比拟的。
